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
李寅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我国围绕新能源补贴制度设计、补贴资金来源、补贴电价标准、补贴发放流程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客观上推动了我国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产业技术明显提升、发电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产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障了习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能够得以实现。但是,近年来,新能源项目未纳入补助目录缓慢,即使纳入目录的补贴也没能及时到位,补贴拖欠缺口越来越大,补贴退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新能源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新能源补贴拖欠缺口越来越大,这绝不是政策制定者的初衷,更不是业内及社会各界愿意看到的状况。新能源补贴拖欠涉到国家层面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严肃性、威权性和有效性问题,涉及企业层面事关新能源企业持续发展的“造血”机能。新能源补贴越拖缺口会越大,有人预测,到2030年左右,可再生能源的补贴缺口将达到10000亿元。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越来越大。
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巨大,项目收益率低,投资回收期漫长,电费是唯一收入来源,对于现存的补贴项目,其中有些项目的补贴占总收入的比例在50%以上,而且即便补贴发放以后,也并非足额给付,如此这般常年的拖欠,导致企业现金流逐年恶化,补贴不及时发放以及不足额发放,企业现金流严重不足,对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较差的民营企业而言,面临着低价乃至折价出售电站或者对金融机构违约的窘迫境况,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存。即便是资金实力雄厚的中央能源企业也出现了应收账款大于营业收入的情况。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经营困难发展受限亦会影响到就业和社会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难题,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想办法,提出各种方案,2021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促进风电和光伏发电等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这个文件针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补贴资金滞后、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等问题提出了纾困办法。总体来讲有几条措施:1、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商业化原则与可再生能源企业协商展期或续贷。2、鼓励金融机构对已纳入补贴清单的项目发放补贴确权贷款。3、鼓励企业通过绿证交易的方式减轻企业利息负担,分担利息压力。4、做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应收尽收。5、优化补贴资金管理。对自愿转为平价的项目企业优先发放补贴资金。还有人提出由财政部发行补贴国债、设立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偿债债券、实行存量补贴登记制度、用欠补贴换取新增容量、提高可再生能源附加金额等等解决办法和思路。总之,办法总比问题多,但各种方法推进缓慢,至今没有一套成熟有效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其前提就是在思想认识上克服一些不必要的顾虑。认准是正确的事情,就不能犹豫,而是义无反顾地推进。打好补贴拖欠这场战役,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未来而言十分关键。
为此,我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和金融多重手段,着力化解存量新能源电站的流动性危机,将可再生能源拖期及时并足额的将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到企业,增强企业度过疫情影响和经济寒冬双重不利影响叠加冲击的能力,切实贯彻党中央关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精神,让我国的新能源企业获得充足的现金流,得以轻装上阵健康安全发展,在我们未来的能源结构中拥有更高的比例,从而确保“双碳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