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洲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李寅建议(六)|关于支持农林生物质发电转型热电联产的建议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九洲集团董事长李寅,立足本行业,为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改变县域能源结构、助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所提出的专门建议:《关于支持农林生物质发电转型热电联产的建议》。

微信图片_20230510083703.jpg

一、我国农林生物质发电现状

微信图片_20230510083720.jpg

我国是农业大国,各类农林生物质资源丰富,根据统计,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约为8.3亿吨,可收集资源量约为7亿吨,可利用的林业剩余物总量3.5亿吨。发电是其主要的利用方式,截止到2022年底,全国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623.3万千瓦,占生物质发电总装机量的39.29%;发电量516.5亿千瓦时,占生物质总发电量的28.32%;上网电量442.2亿千瓦时,占生物质总上网电量的28.88%;年利用小时数仅3199小时。

二、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510083725.jpg

(一)纯发电项目盈利模式过于单一。热电联产是生物质能的高效利用方式,是国家推动的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也是生物质发电项目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根据统计,截止2022年底,我国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约占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30%。尤其对垃圾和沼气发电而言,供热项目更是微乎其微,大部分项目收入主要依靠电价收入。

(二)电价补贴拖欠对发电项目影响较大。一是根据调研,存量项目补贴拖欠时间长达三年以上,农林生物质发电行业未支付补贴总额约400亿元,约有50%生物质发电项目因无法支付燃料款影响正常运行。二是增量项目未能及时纳入补贴名录,导致企业融资困难。行业内很多项目建设资金均是需要企业融资完成,由于未能纳入补贴目录,暂时拿不到发电补贴,加之银行无法以流动资金发放贷款,企业融资较难。

(三)生物质发电项目转型升级支持政策尚不健全。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当前虽然有关部门也出台了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建设引导政策,但缺乏有效抓手。因此,生物质发电行业亟需出台产业转型有效支持政策。

三、发展生物质发电减排项目的必要性

微信图片_20230510083731.jpg

1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雾霾、防治大气污染,迫切需要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生物质能是绿色低碳、经济环保的清洁能源,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将对推动我国县域生态文明建设和解决民生问题发挥重要作用。

2改变县域能源结构 助力乡村振兴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生物质热电联产不仅可在电力领域发挥作用,供热优势更为明显,其在实现生物质资源就地收集利用的同时,改善了当地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方式,为居民提供稳定、清洁、低碳、可再生的电力和热力,可在县域能源转型和农村能源革命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改变县域能源结构,助力乡村振兴。

3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在国民经济增速“换档”、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低碳清洁能源供应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率达到45%,清洁取暖煤改气面临“缺气”困难,生物质热电联产可对清洁热力形成有效补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4生物质发电行业需要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深化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下,只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高附加值发展模式,减少对电价补贴的过度依赖,走市场化商业化发展道路,向供热领域转型,才是生物质发电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人大代表李寅建议

1以经济手段促转型热电联产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支持范围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维持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精准施策,每年定期开展存量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认定工作。通过认定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优先纳入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或优先备案,优先足额发放电价补贴,以经济和市场手段加速生物质发电行业转型升级步伐。

2根据热电比对热电联产项目足额优先发放补贴利用现有补贴资金,对已承担民生供暖和园区供热的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提高发放比列。同时,通过考核热电比和对热电联产的项目优先支付补贴等措施,引导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使行业逐年加大供热收入占比,减少对发电补贴需求。

3对配套供热管网建设给予补贴生物质发电企业在建设配套热力管网时,国家或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贴息支持。